English

受伤的民族感情

●名家随笔
1998-07-11 来源:生活时报 来新夏 我有话说

影片“泰坦尼克号”上映后,一时炒得火热。有位专攻美学的朋友,对艺术要求甚严,也向我推荐这部影片值得一看。使我对这部奥奖巨片不禁怦然心动,想要亲临一看究竟。但是,我因厌烦公共场所的嚣杂,已有20多年没有进过剧院,所以犹豫不决。一位年轻同事,把他新置的全套影碟相借,让我在书房里用电脑观看,既免喧嚣扰人,又得真切观赏,两全其美。

看过以后,确是不错,但还觉得有空白点,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表现不足。因此,很想找到有关本事的脚本、小说和论述等看看,以求进一步了解完整的情节。等到一打开出版广告和读书报之类,满目多是“泰坦尼克号”的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于是决心到书摊上去实地考察,经过反复筛选,终于买到一本1997年第2期的《电影季刊》,篇幅适中,内容完整。刊中登载了美国华特劳德所写的《泰坦尼克沉没记》,可得故事的全部梗概。但当刚翻到目录的第七章时,有两行文字赫然入目,文曰:

“幸存者中,据说偷偷爬上救生艇的几乎全部是‘中国人’或‘日本人’”。

中国人竟然是大难临头时偷偷逃生群体的大部分,立即像无数箭镞射中我一样,重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但我还期望这只是偶然的一笔,就急于去读第七章的正文,孰知写得更为明确地刺人。它不仅在章首小序中重复了目录中的词语,而且在正文中更写出使人震惊的语句,那就是“对那些幸得生还的人来说,偷偷上了救生艇中的全部是‘中国人’或‘日本人’,而从甲板上跳下来的是‘亚美尼亚人’、‘法国人’或者是‘意大利人’”。

这段话把中国人又贬低了一个层次,因为亚美尼亚人等至少还是明目张胆从甲板上跳到救生艇上,颇有点“好汉”气概,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则是偷偷爬上去的,不仅怕死而且还卑鄙。我真为我的同胞羞愧,为东方人难过,怎么不光彩的是东方人,而西方人即使逃生也还多少有点“英雄气”,因为他们不是偷偷的。我不能相信这是事实,我在影碟中没有看到这偷偷逃生的场面,也许我疏忽大意了,于是又一次仔细地看了光盘,仍然没有发现。在同章紧连着的一段中又写道:“意大利驻美大使要求六副罗伊道歉,因为他说话中用了‘意大利人’,有几分‘孬’的同义词”。如此看来‘中国人’岂不更是“孬”之又“孬”吗?我虽不是什么大使,但我是中国人,不能不对或者是目睹者的罗伊提出质问。

小说中说这是据幸存者所说,大概就是那个六副罗伊吧。在那种慌乱情势下,这个幸存者忙于逃命,是否尚能悠然自得地去计算有多少是偷偷逃生者,有多少是直接跳到救生艇上的?又怎么分辨清这些偷偷逃生者中全部是“中国人”或“日本人”呢?也许有人说这是小说,应该允许情节的虚构,那为什么偏偏要虚构东方人而不虚构美国人或欧洲人呢?

“泰坦尼克号”的票价十分昂贵,男主角是在赌场赢了一笔钱才得到上船资格的。1912年前后在欧洲的中国人为数不多,有多少人能坐得起泰坦尼克号?有偷偷逃生的人群中,即使有个别“中国人”夹杂其间,也不能说占全部偷偷跳上救生艇中的一半(按平均算法,另一半是日本人)。不论从事实或推论,都证明这种说法是一种种族歧视的捏造,是令人特别是中国人所难以容忍的。译者遇到这样的词句是不是应该有一丝难以下笔的民族感情的犹豫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